網站動態
怎樣指導孩子進行發聲練習?
讓孩子隨著呼氣時的感覺用哼鳴輕聲唱出它旋律,就象嗅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后,從內心深處流淌出來的由衷的贊美與嘆息,那么如何指導孩子進行發聲練習呢?下面跟隨北京聲樂高考培訓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~
一、用生動形象的比喻
呼吸練習
通過反復體會,會使他感到肋骨下端的隔肌隨著抽泣聲有彈性地往下,往外擴張,堅持做兩三分鐘,隔肌會有發酸的感覺,這說明隔肌得到鍛煉,這個練習可以幫助孩子們掌握快速吸氣。
聞花香練習
歌唱呼吸中要采用胸腹式呼吸,指導學生練習時很枯燥,把深呼吸比作聞花香,讓孩子們想像自己置身于花從中,滿圓芬芳,然而適時深深地嗅一口花香(吸氣)覺得很香,很享受(呼吸)如此反復練習,孩子們呼吸順了從而進一步體會深呼吸的感覺,氣吸也得到鍛煉。
聲音位置訓練
對兒童進行聲樂訓練過程中,首先考慮的應該是訓練兒童具有優美動聽的音質,而不是音量。為此,要求兒童輕聲地、柔和地歌唱,也就是以頭聲為主的發聲方法,即無論唱高音區或低音區的音,都應以頭聲方法來歌唱。
讓兒童正確分辨什么是頭聲?
為了使兒童便于理解,可以用形象的比喻告訴他鼻尖以上的頭部是樓上”鼻尖以下是樓下”歌唱時,聲音要往上向“樓上”送,感覺聲音在樓上”響,就是頭聲。如果聲音掉在口腔里,聲音就在樓下”響了這種掉在口腔里的聲音,一種缺乏共鳴和沒有什么色彩的聲音,也就是常說的大白聲”用這種形象的比喻加上反復的示范出“樓上”響和“樓下”響的聲音對比,很快就能理解什么是頭聲了
二、科學的方法
練聲時,指導學生自然地將嘴松開,上下相距一個拇指含在嘴里剛碰到距離,似呼有一種牙、嘴、唇都不在感覺,或者直接含著拇指練唱,這種方法能夠強迫兒童積極抬起軟腭,并充分張開喉嚨來進行歌唱,確保唱歌時的高位置。
含著拇指唱一、二遍后,放掉拇指唱,但感覺必須還是含著拇指時的感覺,這樣反復含著唱,放掉唱,周而復始,反復練習,讓這種發聲習慣成自然,這對提高兒童的發聲技巧頗有好處,這種方法訓練雖有咬字不清的現象,但這是暫時的待克服了擠、撐不良唱法,就能找到正確的發聲位置,這種現象也就慢慢地克服了其次,唱下行音階的練習也是使兒童獲得頭聲唱法的有效途徑。練聲在開始的時候,不要采用先低后高,既由低往高的音階唱。
三、演唱活動中感受體驗
對學生進行發聲練習時,常常單獨用幾條旋律來練習,效果很好,但一旦進入演唱實際歌曲中,練聲效果基本消失或脫節,這也就失去了練聲意義。這時要結合歌曲演唱進行練聲,把學生看不見、摸不著的發聲器官與形象化的教學結合起來,使學生在充分發揮想象力的基礎上,饒有興趣的參與其中,努力避免千篇一律走過場式的發聲練習。
希望北京聲樂高考培訓小編的介紹能對您有所幫助,關注我們了解更多新聞資訊!如果那些方面不明白,您可以咨詢我們,我們會有專業人員為你解答的。